乌克兰人民不明就里地被纳入到沙俄的统治中,直到苏联斯大林蓄意制造乌克兰粮食危机,饿死了几百万乌克兰人后,乌克兰才彻底醒悟。
乌克兰人感到愤恨不已,为了取得真正的独立,又多次起兵抗议斯大林的统治。不过,乌克兰的力量与其对比,无疑就是以卵击石。
斯大林为了让乌克兰可以长久地归于自己国家的版图之下,于是就对乌克兰实施了苛政,以此来减少乌克兰的人口数量,迁入对苏联的拥护者,来达到乌克兰彻底苏联化的目的。
1922年,苏联准备将国内的工业规模化发展,以此来提高国内的生产力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工业,也就意味着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粮食与工业原料,必然会占用更多的农业资源。
粮食不足一直困扰着苏联,农业资源本身就十分紧张,而在这时还发展工业,无疑就是雪上加霜。斯大林当然不会逼迫自己本土的人民去承受这种痛苦。他决定让乌克兰来提供这些所需要的粮食与原料。
斯大林发起了集体化农村经营的方针,就是让乌克兰内的劳动人民只能保持自己所需要的口粮,除此以外的口粮都必须上交给苏联,满足苏联的工业化需求为主。这其实就是一场消灭乌克兰富农的运动。
农户们努力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集体化农村经营的要求使富农多生产的粮食都要上交,不能用作市场流通,粮食产多产少对富农来说差别不大。因此遭到了当地富农阶层的抵触。
同时,很多农户也害怕自己被划分成为富农阶层做白工,而消极怠工。如此一来,粮食以及原料的产量大大减少。无法满足苏联的工业化需求。
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的斯大林,并没有停止这项方针,而是加紧了剥削富农的步伐。不仅加大了搜刮粮食的力度,还要强征富农的土地。对于反抗情节较轻的富农被流放到苏联的穷苦边境地带。而那些反抗激烈的富农就被直接关入监狱中。
如此一来乌克兰人民人人自危,大家都更加害怕被苏联政府判为富农阶层。而富农们多半都被关入了监狱。斯大林的苛政造成乌克兰地区粮食严重缩水,连乌克兰本地的口粮都无法满足,活活饿死了好几百万人。
斯大林闻讯后,并没有感到半点的同情。同时对乌克兰表示这饥荒是全苏联范围内的饥荒,并不是只有乌克兰一个地区的饥荒。因此乌克兰还是要继续实行优先供应粮食给苏联,先解决苏联地区的饥荒问题。
乌克兰人民不堪重负,很多人都想逃离乌克兰,无论是逃到哪里都好。苏联知道后,断然是不能够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
于是苏联政府下令,乌克兰户籍地不允许随意迁移流动,必须获得政府的许可才可以。若是没有得到许可的乌克兰人,只能留在本区域内不得离开。这就等同于将乌克兰人民的逃生之路都给切断了。
斯大林的这项决定,让乌克兰地区死亡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乌克兰人口的死亡率超过乌克兰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若是继续下去乌克兰将会面临着灭顶之灾。
乌克兰人毫无反抗能力只能听之任之,然而内心却无时不刻地仇视着苏联政府,默默地等待着摆脱苏联的机会。
三、夹道欢迎德军
1941年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一路进攻莫斯科,一路列宁格勒,还有一路就是进攻乌克兰。
这给乌克兰人民带来了摆脱苏联统治的希望,就像当时借沙俄的力量摆脱波兰一样。
战役开始,德军一路披荆斩棘,苏联被打得溃不成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苏联损失惨重,因而不得不改变战略,利用本身辽阔的土地来拖延德军消耗它的战斗力,给后方充足的时间准备军需。
陷入时间战的德军,出现了粮草不足的问题,急需补充。这一突发情况使得希特勒不得不改变原先的作战计划,暂停攻打莫斯科,集中火力转向乌克兰。乌克兰是远近闻名的世界粮仓,攻下乌克兰并且取得粮食,对德军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
对莫斯科来说,乌克兰表面上看似是比较容易进攻的,实则不然。斯大林在战前分析战役后就发现粮草短缺是德军短板。
因为德军发动战争的粮食主要都是向其它国家购买的,在战场上若出现粮草不足,最大的可能就是就地补充,以战养战。而乌克兰就是以战养战的绝佳之地,这块肥沃的土地,德军必然不会放过。因此,斯大林调遣了重兵把守乌克兰。
为了应对苏联留在乌克兰的重兵,希特勒将攻打莫斯科的军队调了过来,一起集中火力攻打乌克兰。
1941年9月,苏联在德军的猛烈攻势下不得不向东撤退,边打边撤。骁勇善战的德军攻破了防线进入到了乌克兰内,然而,乌克兰内发生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甚至是感到难以置信。
德军本以为进入到城内会迎接一场恶斗,没想到却看到了乌克兰人纷纷跑出了屋子到街上,拿着鲜花,还有抱着食物兴高采烈地迎接德军。
面对如此情景,德军一度还以为是不是苏联有什么诡计十分警戒。经过德军的细细排查,确定没有问题后,接受了乌克兰人民的鲜花与美食。
苏俄听到这消息后,却感到毫不意外。因为当年它们帮助乌克兰脱离波兰统治时,也是享受了它们拿着食物与鲜花在路边热烈欢迎的待遇。因此,对于乌克兰这样的行动苏俄觉得见怪不怪。
乌克兰人民不仅送衣服,送食物,还自愿组织了妇女联合会为德军送军需,为德军的休养操碎了心。德军在这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待遇,军队得了很好的补给。甚至还有很多乌克兰人主动加入到德军的队伍中攻打苏联,作战之勇猛不亚于德军。
四、善良没有换来优待,反而招来灭顶之灾
可叹的是善良的乌克兰人并没有得到德军善待,反而是差点换来了灭顶之灾。他们忽略了殖民侵略者的本性,就是占有与掠夺。
不过,这也不能怪乌克兰人被德军迷惑。因为,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纪律十分严明,军中纪律不得向对被占领地区的人民烧杀抢掠,若有违抗者将接受严厉的惩罚。因此,在德军所到之处,都未曾听闻军队有脱离指挥的恶劣行径,名声颇高。
然而这只是表象。主动对无援助需求的国家发动一场战争,难道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军纪严明?显然,这十分不科学。
德军之所以禁止士兵们私下进行烧杀掠夺,并不是为了保护被殖民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保护属于自己国家的利益。也就是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国家的财产与资源,个人不得瓜分。
因此,那些德军纪律严明的说法,不排除是德军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减少阻力而对外鼓吹的。并且德军举出种种例子来证明那些被占领的国家现在生活得多么美好。
然而实际情况肯定不能单凭德军的一面之词做判断,被占领地区的人民表示并没有德军所吹嘘的那般和谐。
与此相反的是被德军成功占领后,德军就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本性开始实施高压政策,强制性进行规模性的掠夺。
例如德军在二战时期打败了法国,法国被占领后,德军就一直标榜自己没有对法国人民使用武力,没有侵犯他们的任何利益。同时,希特勒也出面对军队多次强调保持法国的相对独立性,不得趁机烧杀掠夺,要保持好德军的军队纪律。
这些不过是迷惑法国人民所用的障眼法。之所以能让德国领导人多次出面强调军纪的原因就是法国需要给德军纳贡,支付德军大量的费用,类似于保护费。如此一来,德军就掌握了法国地区的经济实权。
在掌控法国经济后的德军又开始实行了下一步骤计划,压低法国货币的兑换率。这么一来法国不得不以十分不公平的汇率差进行交易。
无法负担高额费用的法国,只得变卖土地来抵债。德国就趁机收购了法国的大量土地。德国采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法,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法国土地,可谓是高明至极。
由于当时并没有互联网,国与国之间的消息流通闭塞。乌克兰人民很难了解到德军的本性。听着传闻甚至认为德军是正义之师,可以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殊不知是与虎谋皮。
德国是不可能因为感动于他们的鲜花与美食而放弃奴隶他们,因为在强者面前,弱者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无谓的讨好并不能改变乌克兰人被殖民的命运。
顺利进军乌克兰后,因为德国军队的战力资源严重不足,于是对乌克兰采取了更为严苛的高压统治。他们没有办法像从前对待法国那般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蚕食乌克兰,也没必要对乌克兰这个弱国采取这种方式,德军看中的只是他们的粮食而已。
乌克兰当地的居民即使是在苏联实施饥荒政策时期,也能保持种族不被灭绝,可见其粮储之丰。可这并不代表,乌克兰还愿意再经历粮食的洗劫。
于是,自从德军占领此地后就立马本性暴露,要求乌克兰地区的人民上缴粮食与畜牧。若有不从,德军将采取就地枪决的惩罚方式以儆效尤。
德军为了避免乌克兰的粮食资源流通到苏联地区,就采取了比苏联更为激进的粮食催缴策略,完全不顾及乌克兰人民的死活。
除了对粮食的高压征缴政策外,德国纳粹党还进行了残暴的血腥行为。这无疑昭示着乌克兰人民刚脱离虎口又入狼窝,十分的可怜。
常言道:“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与其把希望寄托于他国,不如自立自强,让别国有所忌惮而不敢欺负。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有说“不”的权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