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起秦朝的制度时,我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度”,汉承秦制,西汉初期在行政制度上几乎完全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本文主要来说说西汉时期的丞相制度,在汉武帝之前丞相的权力非常大,汉武帝时期丞相的权力开始衰弱,汉成帝时,丞相之权被一分为三。
为什么丞相的职权会衰落,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相权衰落呢?这其中又是否伴随着君权和相权的博弈呢?本文来一探究竟。
一、西汉丞相制度概述
第一个将丞相确立为中央行政首脑的是秦朝,汉朝继承了这一制度,但又有所革新。比如说,秦朝丞相有左右之分,但是汉朝前期只设立了一个丞相。
对于这一点,《汉书》记载的很清楚:
“高帝即位 ,置一丞相 ,十一年更名相国 ,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 ,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 ”
直到西汉末年,汉成帝在位时期,丞相之权被一分为三。这是因为当时有大臣何武向汉成帝进言道:
“今末俗之弊 ,政事繁多 ,丞相之才不能及古 ,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 ,所以久废而不治。宜建三公官 , 定卿大夫之任 ,分职授政 ,以考功效。”
于是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汉成帝封曲阳侯王根为大司空,封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并增加其俸禄和丞相一样。而丞相的官名并未改变,所以汉成帝时期的三公官为大司马、大司空、丞相。直到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将丞相更名为“大司徒”。
从此之后,丞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互不统属、相互制衡。为了更加直观地看懂这种变化,我们来比较一下西汉前期和西汉后期丞相职权的演变。
二、西汉前期丞相的职权
西汉前期的丞相多是由开国功臣、外戚担任,他们本身就有着尊贵的地位,当了丞相之后权力更大。而丞相的权力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选拔、举荐官员
当年韩信因为不得志,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然而在刘邦这里也没能得到重用,于是韩信就打算离开。最终是萧何将韩信从半路追回,并说服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萧何晚年又举荐曹参来接自己的丞相之位,这充分说明了丞相具有选拔、举荐之权。
②弹劾、惩罚百官
文帝时,申屠嘉担任丞相。有一次,内史晁错犯错,申屠嘉向文帝请求诛杀晁错,但文帝不同意。事后,申屠嘉懊悔地说:“我应该先斩后奏,却先请示,这才误事了。”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关于申屠嘉。汉文帝有个宠臣叫邓通,宠幸到什么程度呢?汉文帝赏赐给了他一座铜山,让他自己铸钱。邓通因此目中无人,甚至对丞相无礼,于是申屠嘉以“不敬丞相”之罪把邓通抓到丞相府打算杀了他,最后因为文帝派使者营救,申屠嘉才放了他。
这些则可以说明,西汉前期的丞相有自行处罚百官的权力。
③主管受计
西汉有一个上计制度,就是郡、国每年要按时向朝廷报告所辖之地的财政、人口、土地等情况。而中央负责受计的正是丞相,丞相通过总领地方上计,一方面得以了解地方民情,另一方面据此考查地方官吏。
④掌管封驳
所谓封驳就是:
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
如果皇帝的诏令有不符合法律、制度者,丞相有权阻止。汉景帝曾想要封皇后兄王信为列侯,与丞相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汉高祖遗命“无功不得封侯”为由拒绝了他。
总之,西汉前期丞相的权势是很大的,一人之下,百官之上,具有生杀封夺大权。其职事繁重,自不待言。但随着政治局势的稳定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如此集中的相权必然要被分割和转移,皇权必定要加强对它的控制,这种变化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
三、西汉后期丞相职权的变化
汉武帝时期,丞相可以说已经权势熏天了。史书记载,丞相田蚡已经到了“权移主上”的地步,汉武帝自然无法容忍这种情况,于是汉武帝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分割相权的举措。
汉武帝开始扶持内朝官和尚书等职位,以图削弱相权。汉朝的内朝官包括大司马诸将军和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给事中等。就是这些内朝官,在武帝时期逐步侵蚀了相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丞相的辅政之权被侵夺
我们都知道,西汉有霍光辅政的美谈。但当时霍光的官职是大司马大将军,典型的内朝官。霍光辅政时期,所有事情都是霍光说了算,当时的丞相田千秋为人敦厚,但太过谨慎,以至于失去了辅政之权。
从此之后,丞相再无辅政之权,汉宣帝托孤时,辅政大臣里直接没有丞相。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篡权的王莽也是内朝官。
②丞相的任免大权被侵夺
汉成帝时,外戚王凤专权,史书记载:
“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中诸曹 ,分据势官满朝廷 ”
,内朝官员不仅开始干预百官的任免,甚至能左右丞相的任免。
另外,西汉后期内朝可以弹劾包括丞相在内的所有外朝官员,其方式,或由内朝首领书面弹劾奏免外朝官员,或由内朝会议议定外朝大臣之罪而加以集体劾奏。内朝已成为最高弹劾机关。
④丞相的行政大权也被侵夺
汉武帝时期,内朝的尚书等官职已经开始参与制定中央决策,内朝已经牢牢掌握了对国家政事的决策能力,逐渐形成一种“内朝掌决策,外朝只负责执行”的局面。
《汉书》记载,昌邑王刘贺在位时,荒淫昏乱,霍光等人密谋废掉他。事后,霍光派大司农田延年将他们的计划告知丞相杨敞,而杨敞
“惊惧 ,不知所言 ,汗出
洽
背 ,徒唯唯而已”。
四、西汉相权衰弱的根本原因
①相权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从表面来看,相权的衰弱似乎是内朝官夺权的结果,但如果没有皇帝的默许乃至支持,内朝官如何能夺得丞相的权力?
西汉初期的丞相位高权重,但却不是每个做丞相的人都能像当初萧何、曹参那样德才兼备。汉武帝继位初期,丞相田蚡专制,他提拔人的时候甚至一下子就把闲居的人升为两千石,把汉武帝的权力转移到自己手上。汉武帝甚至对他说过:“你要任命的官吏任命完了没有?朕也想任命几个官呢。”
在古代,皇权和相权始终是互相博弈的,没有丞相的治理,皇帝的江山就可能不保;而丞相的权力过大,皇帝也难免担忧。在历史的长河中,萧何、诸葛亮那样的贤相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能做到中规中矩就已经不错了,所以相权的削弱是一种必然。
②开国功臣的后代多为纨绔子弟,无法胜任丞相之位
汉武帝之前的旧制是
“常以列侯为丞相”,
到文帝末年的时候,开国列侯已死亡殆尽,而承袭了列侯爵位的第二代、第三代多为纨绔子弟,除个别人之外,才干往往较差。
上文提到的申屠嘉是汉文帝晚年任命的,就是因为列侯子弟中已无能胜任丞相的人,文帝只好先任命当时为关内侯的申屠嘉做丞相,然后再封他为列侯。
汉武帝即位之后,旧制已经完全不适合了。汉武帝雄才大略,迫切地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然而当时的大臣都推崇汉初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这些人自然是无法起到汉武帝左膀右臂的作用。
于是汉武帝下诏举荐贤良直言极谏之士,从中选取有才能的人才为己所用,然后设置尚书台,建立内朝制,于是内朝兴起。在汉武帝时期,他还能平衡内朝和外朝的势力,但是汉武帝驾崩后,内朝逐渐侵吞了外朝领袖丞相的权力。
结语
西汉丞相制度的演变,实际上也是封建制度演变的一个侧面。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确立和发展的时期,秦朝虽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但它的存在太过短暂,没能为后来的汉朝提供足够治理封建国家的经验,汉朝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行。
发布于:山东
百幻影视